2012/07/04

切割眼球,摺曲網膜:畢卡索的臉性

女人年輕、短髮,髮式豐美俏麗,有著陰鬱寡歡的淒濛。

這是畢卡索猱雜立體派與超現實主義的作品,《女人頭像》(Head of a Woman, 1926, Staatsgalerie Stuttgart)。

因為線條單純簡捷,這幅單色素描揭露著畢卡索式的視覺啟發,他的「臉性」(visagéité)。

女人的側臉彷彿是捲筒般被攤平舖展在畫布上,左右二側的輪廓共同組成了一張像是科學怪人的破碎臉孔。然而,女人的雙眼卻怪異地扭轉空間的向度,因為這是二隻相互垂直的眼睛,正面與側面的吊詭共存。又或者,畢卡索其實並不如我們想像的,把女人的一邊側臉轉動180度,使得左右臉龐在同一平面上被壓扁,並因此得以闊氣地全景觀看。他其實僅90度地轉動半張臉,因此成為正面與側面的詭異構成。換言之,這不是立體物件(頭)的簡單壓扁,而是垂直與水平二個向度在一張薄紙上的艱難共存,由單一視點迫擊出互為直角的雙重視線。

立體的畢卡索迫出了眼球的究極運動,這不是戴上偏光眼鏡便自動 3D 顯像的僵斃「立體電影」,而是觀者眼球的強勢「瞬間移動」。觀看畢卡索立體派時期(以及之後)的作品是一種「眼球骨折」的痛苦經驗,因為他要求我們在二個相互垂直的方位上同時觀看一個物件,他伸出畫筆如醫生伸出手術刀,要在我們渾圓的眼球上切割出不同座標與象限,在我們平坦的網膜上皺褶出波浪與凹痕。

由是,女人既是側臉亦是正面,同一時間。彷彿該同時處於二種方位的不是這幅畫,不是被怪異曲扭拼接的這張臉,而是從此命定永不得安歇、妖幻跳動於垂直與水平雙視線的我們,我們的眼球。

這幅畫(或其他立體派時期的作品)能量最強大與最暴烈之處,在於相互垂直的二個象限交錯接觸的曲扭中線上。畢卡索在這條彷如換日線的破碎曲線上迫出二個象限在單一視點上不可能的核融合,眼球表面上的迷你核暴!於是我們錯亂地看到不同角度卻上下相接的鼻子,既是側面又同時是正面的嘴,然後是角度不斷偏移的軀幹與明滅暗影。

畢卡索創造了一種扭轉物理空間向度的暴烈力量之線,正是在這條線上,我們將我們塑造成當代的主體,並且終於生養其中。












1 則留言:

  1. 畢卡索的立體派註定了存在的不安於室。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