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22

差異在差異中自我滋生

差異是一種怪異構成物,它以自己構成自己(相對地,同一則以他者構成自己)。這是一種Benoit Mandelbrot的碎形幾何結構,「碎形物件是它的每個元素也都是碎形物件的物件 。」一個俄羅斯娃娃與chinese box。

這樣的結構其實是非常古典的套套邏輯或劇中劇(mise en abyme) 。萊布尼茲在《單子論》裡也提到類似的宇宙構成:

 「物質的每一部份都可以被構思為一個遍地長滿植物的花園和水中游魚攢動的池塘。而植物的每個枝杈、動物的每個肢體、它的每一滴汁液都又是這樣一個花園和這樣一個池塘。」(Leibniz, §67,譯文參考朱雁冰中譯但略有修改)



所謂的差異的內在性重複就是這個意思。對德勒茲而言,差異正是而且只能是在自我重複中展現。在「植物的每個枝杈、動物的每個肢體、它的每一滴汁液都又是這樣一個花園和這樣一個池塘」。根據這樣的構想,德勒茲提出一個非常有趣的方法,如果差異是一個「自相似」(self-similarity)的構成(這是碎形幾何的基本定義),那麼用來理解差異的方法恐怕就較不是去切開差異的每一個元素,因為每一個被切開的元素仍然與整體具有同樣的性質,俄羅斯娃娃裡面仍然是另一隻俄羅斯娃娃,它並不會因為被切分成細部而呈顯現本質,構成差異的元素本身仍然是差異,這裡有一種很奇怪的辯證,亦即:

1如果差異構成差異,差異切分後的每一部份仍然是差異,那麼我們可以說,差異都是由相同的差異所構成,因為構成差異的每一部份仍然是與它一模一樣的差異。

 2但反過來說,這些一模一樣的複數差異有另一層吊詭的意思:差異與由它所產生或引發的差異之間毫無相同之處。就差異的性質而言,它們一模一樣,但實際上它們卻毫無相似之處。

差異的部份仍然是差異,換言之,差異的整體與它的部份同樣都是差異。但這個命題的重點在於,差異與差異之間是差異的。同樣都是差異,並不意味這二者是同樣的事物。正因為它們各自「自我不同」,所以同樣都是差異。 換言之,德勒茲關於差異的命題就是,每個差異都同一於大寫差異,而且每個差異都差異於其他差異。

3差異的構成元素是差異,這句話是差異的「極簡主義」(minimalism)。一件純粹事物不該由非此事物的元素所構成,正義的構成物裡不該有任何非正義,勇氣裡不該存在任何膽怯,因此差異裡不該參有任何相似、相同、類比與同一,差異裡不該有任何再現,或者不如說,差異不再現任何事物與知識,簡言之,差異必須是一種純粹擬像。




2 則留言:

  1. 所以差異就是文學。

    回覆刪除
  2. 是窮盡一生不斷以文字與聲響去重複製造書寫與空氣振動,一次又一次的黏附在碰不到厚度的影像、同時消失在看不見的分貝數中,差異阿差異~多少差異以汝之名行差異之實~幽默!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