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蔡明亮而言,影像首先是一種框的布置(dispositif)。觀看他的電影很難不同時意識到影像中的各種框格:鏡框、門框、窗框、欄杆、電視或電玩的螢幕、牆面、樑柱…。如果電影首先是一種被框住的動態影像, 無所不在的框並不會只是影像中的隨意物件或構圖,而是致使影像存有曝現於自身之中的特異元素:我們觀看的不再只是敘事,而是以「框-影像」為單位所構成的影像自身,電影不是「敘事影像」而是被還原成「影像敘事」,是影像中的複數框-影像,其迫使單一影像的內部自我切分與倍增,以一種自我再現(auto-représentation)的多血症狀(pléthore)成為電影的質地,以致於影像在被觀看之前便已經自我裂殖成複數的豐饒型態。複數的框格一再切割與分離影像中的空間,迫使存有成為一種關於框的影像幾何學。人物被限定於影像的某一內框之中,在門後、鏡子裡或窗外,即使在極少數狀態下由某一框進入另一,似乎仍由更大尺度的內框所架構與主宰。這就是蔡明亮電影中的時空基本條件之一:框-影像的「密閉場所」(huis clos)。
小人斗膽一問,請問有包含文字的框嗎?算的頭好痛啊....
回覆刪除難怪羅浮宮要找蔡明亮來拍電影,因為他的電影裡面,都是一幅一幅的畫框。
回覆刪除這一幕很有趣,他被生病所困,所以被框在小旅館裡,等待囚禁他的神明下來,然而,當他打開通往外面世界的陽台時,也是神明下來的時候,叫他回去,離開小旅館的門框,通往外面,卻是通往無救之途。光明,果然是殘酷的。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