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09

《越界與摺曲:分裂分析傅柯》記事之一:接近


一年來,對傅柯哲學的想法日愈明晰,似乎繞了二大圈,耗費自己生命最珍貴的十五年,為了懂得傅柯。

沒有德勒茲,我恐怕永遠無能在傅柯著作中自我折返。
沒有這幾年的台灣生活,我可能終究沒切身的界限經驗。

總之,延宕三年,終於擬出大綱,8萬字已完稿,書成之後將有12萬字。

1994年前往傅柯誕生地 Poitiers至今,悠悠十五年已逝。我從沒有覺得離自己關於傅柯的書這麼接近。





《越界與摺曲:分裂分析傅柯》章節大綱

一、導論:傅柯,再思考!
慶典繼續進行

二、自我的去作品化:主體性與問題化場域的傅柯難題
1前言
2擺脫自我
3去作品化空間
4瘋狂存有論

三、考古學空間與空間考古學 :傅柯的「異質拓樸學」
1前言
2光線裝置 : 可視的不可視性鏡子,不可視的可視性鏡像
3語言的赤裸存有與摺曲作用
4結論:看與說的再摺曲練習

四、內在性知識論與內在性倫理學
1前言
2精神的三種變貌
3內在性形式研究
I) 內在性知識論,或言說事件的群聚
II)內在性倫理學,或存有-摺曲
4我們自身的批判存有論

五、界限存有論與邊界-事件系譜學
1工作,於界限上…
2諸界限之界限(limite des limites)與致使缺席之缺席(absence absentante)
3界限製圖學

六、文學布置中的越界與摺曲1:越界
1最初的布置:文學
I)兩道抽象之線:越界與摺曲
II)「文學時期」的超越習練:傅柯式的超驗經驗論
2另類空間與另類時間
I)界線的三種觀點
II)薩德600程序
III)界限時刻
3小結:界線的反式考古學

七、文學布置中的越界與摺曲2:摺曲
1前言:摺曲系譜學
2未知的存有學地位
I)去摺曲的摺曲
II)文學存有的雙重吊詭
III)文學倫理型
3懸擱詞與物關連的白色空間:文學布置中的重複與差異
I)我是我不思考之物與我思考我不是之物
II)差異存有與重複存有
III)「外自身」的內在性摺曲:擬像
4小結:讓一切的語言空間湧現於語言

八、內在-超驗-經驗越界對偶(doublet transgressant immano-empirico-transcendantal)


九、結論:談談如何以一句詩意表達總結傅柯哲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